杨靖宇观后感(汇集2篇)。
观看完作品之后,内心会产生很多感慨,你有什么总结呢?很多人观看之后都有不一样的心情。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杨靖宇观后感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杨靖宇观后感 篇1
假期中,我和同学一起结伴观看了电影《少年杨靖宇》。
电影讲述了抗日英雄杨靖宇少年时期刻苦学习,并与地主李二鸟作斗争,还在进步教师的领导下,参加反帝爱国活动,抑制日货,焚烧日货的英勇事迹。
电影的主人公杨靖宇,原名为马尚德,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的.一个农民家庭,在1918年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。
1919年,“五四”运动席卷全国,十四岁的杨靖宇也加入了水深火热的战斗之中。但是在1938年冬天,在东北积满了雪的深山中,因汉奸告密,被日本关东军讨伐队包围,战斗数小时后,壮烈殉国。但日本军队很不解他是怎么在七天断粮的情况下活下来的,后来经日军解剖,发现他腹中竟然有棉花、树皮、草根。原来他们在断粮后,以大衣中的棉花,树上的树皮为食,渴了就吃雪解渴。日本军听后,惊地目瞪口呆,也对他佩服地五体投地,不禁全体脱帽敬礼。
杨靖宇的故事告诉我们,现在虽然富裕了,但艰苦斗争的传统不可以丢。
杨靖宇观后感 篇2
杨靖宇的故事是一部充满血与泪、不屈与抗争的英雄史诗,每一个画面都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上。
在那段残酷的战争岁月里,杨靖宇将军就像一位孤独的守护者,守护着祖国的'尊严和民族的希望。他面对敌人的重重包围,没有丝毫畏惧。那广袤无垠的东北林海雪原,成为他战斗的舞台,尽管四周是虎视眈眈的敌人,但他的身影依然挺拔。影片中,敌人劝降他,给他荣华富贵,然而他却严词拒绝,他的回答如洪钟大吕,响彻天地,展现出他坚定的民族气节。
杨靖宇将军的一生是为民族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。他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抗日斗争中,为了同胞能摆脱日寇的奴役,他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。他的事迹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,爱国不是口号,而是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难时,挺身而出,用行动甚至生命去捍卫。他是我们民族的脊梁,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缅怀。